热喷涂技术 、热喷焊与堆焊
点击数:1280发布时间:2015-05-05 08:24:50
热喷涂技术
热喷涂 用专用设备把某种固体材料熔化 熔化并使其 用专用设备把某种固体材料熔化并使其 雾化,加速喷射到机件表面, 喷射到机件表面 雾化,加速喷射到机件表面,形成一特制薄 以提高机件耐蚀、耐磨、 层,以提高机件耐蚀、耐磨、耐高温等性能 的一种工艺方法。
1.1 热喷涂技术
喷涂过程
喷涂材料的熔化 喷涂材料的雾化 喷涂材料的飞行 粒子的冲击、凝固
1.1 热喷涂技术
涂层的形成及结构
1.1 热喷涂技术
涂层的形成及结构
粒子在碰撞基体表面,形成扁平状粒子,且迅速凝 粒子在碰撞基体表面,形成扁平状粒子, 固成涂层; 固成涂层; 在凝固冷却的0.1s中,此扁平状涂层继续受环境和热 气流影响; 每隔0.1s第二层薄片形成,逐渐形成层状结构的涂层。
1.1 热喷涂技术
喷涂层结构示意图
涂层是由无数变 形粒子相互交错 呈波浪式一层一 层堆叠而成的层 状结构。
1.1 热喷涂技术
典型的热喷涂层的金相组织照片
图6-5 Ni-Cr-B-Si火焰喷涂组织 火焰喷涂组织
1.1 热喷涂技术
涂层残余应力
残余应力与喷涂工艺 条件、涂层及基材的物 理性质有关; 随涂层厚度的加大而 增加; 适当的预处理如粗化, 以使应力分散。
1.1 热喷涂技术
涂层的结合机理 机械结合:熔融态的粒子撞击到基材表面后 铺展成扁平状的液态薄层,嵌合在起伏不平 的表面。 冶金结合:涂层与基体表面出现互扩散或形 成微区的冶金反应。 物理结合:当高速运动的熔融粒子撞击基体 表面后,若界面两侧紧密接触的距离达到原 子晶格常数范围内时,产生范德华力。
1.1 热喷涂技术
熔融粒子撞击表面的吉布斯自由能降低:
?G = ?G表面 ? T接触 ?Ss + ?H s
?G ?G表面 = γ AB ? (γ A + γ B )
提高涂层结合强度的方法: 材料A、B表面越干净,表面接触面积越大,?G表面 越小,结合强度越高; 提高接触温度,使?G更小,结合强度高; 当沉积过程中发生扩散或冶金反应时,?Hs变小, 也会使?G更小,结合强度提高。
1.1 热喷涂技术
热喷涂技术的特点 取材(热喷涂材料)范围广 ; 可用于各种基体 ; 可使基体保持较低温度,基材变形小 ; 工效高 ; 被喷涂物件的大小一般不受限制 ; 涂层厚度容易控制 ; 成本低,经济效益显著。 结合力低,孔隙率较高,均匀性差,热效率低,操 作环境较差。
1.1 热喷涂技术
热喷涂的分类
图6-7 热喷涂的分类
1.1 热喷涂技术
图6-8 主要传统喷涂方法的粒子速度及焰流温度
1.1 热喷涂技术
图6-9 主要热喷涂方法在不同时期的应用比例
1.1 热喷涂技术
热喷涂材料的分类 按照喷涂材料的形状可分为: 线材
粉末
1.1 热喷涂技术
热喷涂材料的特点 热稳定性好 使用性能好 润湿性好 固态流动性好(粉末) 热膨胀系数合适
1.1 热喷涂技术
热喷涂线材 ? 非复合线材 :只含一种金属或合金的材料 制成的线材 ; ? 复合喷涂线材 :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 复合而制成的喷涂线材 。
1.1 热喷涂技术
喷涂用粉末 ? 非复合喷涂粉末:每个粉粒仅由单一的成分 组成; 金属及合金粉末、陶瓷粉末、塑料粉末 ? 复合喷涂粉末:由两种或更多种金属和非金 属固体粉末混和而成。 包覆型粉末、组合型粉末
1.1 热喷涂技术
包覆型粉末:由一种或几种成分作为外壳,均匀连 包覆型粉末 续或星点间断地包覆由一种或几种成分组成的核心 的粉体。 组合型粉:由不同相混杂而成的颗粒,没有核壳之 组合型粉 分。
图6-10 复合型粉末结构示意图
1.1 热喷涂技术
火焰类喷涂 火焰喷涂 爆炸喷涂 超音速火焰喷涂
1.1 热喷涂技术
火焰类喷涂热源——燃气火焰 火焰类喷涂热源 燃气和助燃气体氧在点火燃烧时产生热量和 一定速度的气流。
表6-1 几种常用的燃气与氧组分燃烧的热特 性
1.1热喷涂技术
燃气火焰的分类 中性焰:即乙炔在氧中充分燃烧。适宜于喷涂 金属材料;
图6-11 中性焰
1.1 热喷涂技术
还原焰:即乙炔相对氧气的比例偏大。会提高涂 层碳含量且喷涂效率低;
图6-12 还原焰
1.1 热喷涂技术
氧化焰:即氧气相对乙炔的比例偏大。适宜于 喷涂陶瓷材料。
图6-13 氧化焰
1.1 热喷涂技术
火焰喷涂 线材火焰喷涂法 粉末火焰喷涂
1.1 热喷涂技术
线材火焰喷涂法 :把金属线以一定的速度送进 喷枪里,使端部在高温火焰中熔化,随即用压 缩空气把其雾化并吹走,沉积在预处理过的工 件表面上。 典型线材火焰喷涂装置: 压缩空气供给系统 氧-乙炔供给系统 送丝机构 喷枪
图6-14 一套完整的线材火焰喷涂装置
1.1 热喷涂技术
线材火焰喷涂法
图6-15 线材火焰喷涂的原理示意图
1.1 热喷涂技术
粉末火焰喷涂法:用少量气体将喷涂粉末输送到喷
枪的喷嘴前端,通过燃气加热、熔化并加速喷涂到 基体表面。
图6-16 粉末火焰喷涂的原理示意图
1.1 热喷涂技术
粉末火焰喷涂法
图6-17 粉末火焰喷涂的典型装置
1.1 热喷涂技术
火焰喷涂的特点:应用非常灵活,可喷涂金 属、陶瓷、塑料等;喷涂设备轻便简单,可 移动;设备价格低,经济性好。 不足:喷出颗粒速度较小,火焰温度较低, 涂层强度较低,气孔率高,容易氧化。
1.1 热喷涂技术
1.1 热喷涂技术
爆炸喷涂:将氧气和乙炔输送到枪管内,同时加入 爆炸喷涂 喷涂粉末,利用氧气和乙炔气点火燃烧,造成气体 膨胀而产生爆炸,释放出热能和冲击波,热能使喷 涂粉末熔化,冲击波则使熔融粉末以700~800m/s 的速度喷射到工件表面上形成涂层。
图6-18 爆炸喷涂原理图
1.1 热喷涂技术
爆炸涂层的特点 涂层和基体的结合强度高; 涂层致密,气孔率很低; 涂层表面加工后粗糙度低; 工件表面温度低。 不足:设备价格高,噪音大,容易氧化,效 率很低,成本较高。
1.1 热喷涂技术
超音速火焰喷涂:燃料气体与助燃剂以一定的比例 超音速火焰喷涂 导入燃烧室内混合,爆炸式燃烧,因燃烧产生的高 温气体以高速通过膨胀管获得超音速。同时通入送 粉气,定量沿燃烧头内碳化钨中心套管送入高温燃 气中,一同射出喷涂于工件上形成涂层。
图6-19 超音速火焰喷涂枪
1.1 热喷涂技术
超音速喷涂法的特点 火焰温度低,粒子飞行速度快,所以粉末被氧化程度低 ; 粉粒尺寸小,分布范围窄; 涂层结合强度、致密度高,无分层现象; 涂层表面粗糙度低; 喷涂距离可在较大范围内变动,而不影响喷涂质量; 残余应力也得到改善,可得到比爆炸喷涂更厚的涂层; 喷涂效率高,操作方便; 噪音大(大于120dB),需有隔音和防护装置,成本高。
1.1 热喷涂技术
在钢表面上的WC-17Co涂层金相照片 图6-20 在钢表面上的 涂层金相照片 a——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法制作;b_用超音速火焰喷涂制作 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法制作; 用超音速火焰喷涂制作 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法制作
1.1热喷涂技术
电弧类喷涂 电弧喷涂 等离子喷涂
1.1 热喷涂技术
电弧:两电极间串接上一个电阻,通上一定的 电压,在先短路接触然后拉开适当的距离就会 在两极间产生持久放电的现象,这就是电弧。
图6-21 电弧各区的电压分布 UA——阳极电压降;UK——阴极电压降; 阳极电压降; 阴极电压降; 阳极电压降 阴极电压降 UC——弧柱电压降;US——电弧电压 弧柱电压降; 弧柱电压降 电弧电压
1.1 热喷涂技术
图6-22 电弧电压特性 a——弧长一定;b——电流一定;L1——弧长 ;L2——弧长 弧长一定; 电流一定; 弧长1; 弧长2 弧长一定 电流一定 弧长 弧长
1.1 热喷涂技术
等离子弧:当电弧(等离子体)被压缩成为具有 更高温度的压缩电弧时,称之为等离子弧。
图6-23 等离子弧的形式 a——非转移弧;b——转移弧;c——联合型弧 非转移弧; 转移弧; 非转移弧 转移弧 联合型弧
1.1 热喷涂技术
等离子体的形成
N2+Ud——>N+N,其中 Ud为离解能 N+Ui——>N++e,其中 Ui为电离能
图6-24 等离子体发生过程示意图
1.1 热喷涂技术
图6-25 等离子焰流温度分布
1.1热喷涂技术
等离子弧的特点 温度高 可控性好 稳定性好
1.1 热喷涂技术
电弧喷涂 :在两根焊丝状的金属材料之间产生 电弧,因电弧产生的热使金属焊丝逐渐熔化, 熔化部分被压缩空气气流喷向基体表面而形成 涂层。
图6-26 电弧喷涂原理示意图
1.1 热喷涂技术
图6-27 涂层结合强度比较
1.1 热喷涂技术
电弧喷涂的优点: 电弧喷涂的优点: 比较轻便,易于现场操作; 在不提高工件温度又不使用打底层的情况下 可以获得较高的结合强度; 生产效率较高,能源利用率达60%~70%; 成本低,安全。 不足:喷涂材料必须是导电的焊丝。
1.1 热喷涂技术
等离子喷涂: 等离子喷涂:将惰性气体通过喷枪体正负两极间的 直流电弧,被加热激活后产生电离而形成温度非常 高的等离子焰流,将喷涂材料加热到熔融或高塑性 状态,被高速喷射到预先处理好的工件表面形成涂 层。 。
图6-28 等离子喷涂原理
1.1 热喷涂技术
图6-29 等离子喷涂原理图 a——内送粉式; b——外送粉式 内送粉式; 内送粉式 外送粉式
1.1 热喷涂技术
等离子喷涂的特点: 超高温特性,便于进行高熔点材料的喷涂; 喷射粒子的速度高,涂层致密,粘结强度高; 由于使用惰性气体作为工作气体,所以喷涂材 料不易氧化。
1.1 热喷涂技术
等离子喷涂设备 喷枪 电源 送粉器 热交换器 供气系统 控制框
1.1 热喷涂技术
1.1 热喷涂技术
等离子喷涂工艺影响因素 等离子气体 电弧的功率 供粉 喷涂距离和喷涂角 喷枪与工件的相对运动速度 基体温度
1.1 热喷涂技术
电热法 :用电流通过电阻时产生的热源来 加热喷涂材料。 电爆喷涂:在线材两端通以瞬间大电流,使 线材熔化并发生爆炸。 感应加热喷涂:采用高频涡流把线材加热, 然后用高压气体雾化并加速的喷涂方法。 电容放电加热:利用电容放电把线材加热, 然后用高压气体雾化并加速的喷涂方法。
1.1 热喷涂技术
激光法: 激光法: 把高密度能量的激 光束朝着接近于基体表 面的方向直射,同时将 面的方向直射, 粉末以倾斜的角度被吹 送到激光束中熔化粘结 到基体表面, 到基体表面,形成了一 层薄的表面涂层, 层薄的表面涂层,与基 体之间形成良好的结合。 体之间形成良好的结合。
图6-30 激光喷涂
1.1 热喷涂技术
图6-31 激光喷涂用喷嘴结构示意图
1.1 热喷涂技术
喷涂涂层的制备
图6-32 热喷涂工艺流程图
1.1热喷涂技术
表面预处理 表面净化处理:去除待喷涂表面的油污、氧 化物、油漆及其他污物。 粗化处理:在净化后的基体表面形成均匀凹 凸不平的粗糙表面,并使涂层产生压应力。
1.1 热喷涂技术
喷涂工艺 优化目的:保证被喷涂的材料粒子都能进入 焰流中并被加热到熔融或半熔融状态,以高 速射向基体并均匀沉积在基体上形成致密的 与基体有良好结合的涂层。
1.1 热喷涂技术
热源参数:直接影响喷涂材料的熔化状况。 1. 火焰能率取决于燃气和氧气的流量; 2. 电弧喷涂的热功率由电弧电压和电流决定; 3. 等离子弧取决于喷枪的输入功率、等离子气 的种类、流量和压力。
1.1 热喷涂技术
电弧喷涂的喷涂速率(kg/h) 表6-2 电弧喷涂的喷涂速率
1.1 热喷涂技术
表6-3 氧化铝用等离子喷涂在不同热源参数下的喷涂速率和沉积效率
1.1热喷涂技术
喷涂材料的送进量 1. 太大:沉积率降低,涂层质量下降; 2. 太小:喷涂速率下降,成本增加。
1.1 热喷涂技术
雾化参数 1. 压力和流量过大,会干扰热源,影响热源的 温度和稳定性; 2. 压力和流量过小,雾化颗粒过大,影响涂层 质量。
1.1热喷涂技术
操作参数 1. 喷涂距离:过长则离子到达基体时的温度及速 率均会过低,颗粒沉积不上去,且粒子被氧化 程度提高;过短则粒子在焰流中停留时间过短, 未能充分加热和加速。 2. 喷涂角度:一般为60°~90°。 3. 喷枪和工件的相对移动速度:一般为7~18m/min。
1.1 热喷涂技术
工件温度的控制 1. 预热:在70~150℃区间; 2. 冷却:防止过热。
1.1 热喷涂技术
喷涂气氛的控制 1. 为避免氧化而在保护性气氛或真空中进行; 2. 对一些要求组织结构致密,孔隙度小的涂层 要注意除尘。
1.1 热喷涂技术
涂层的后处理 封孔处理:提高抗蚀性;
表6-4 封孔剂类别及材料
1.1 热喷涂技术
涂层精加工 特点: 1. 切削过程中注意冷却; 2. 不能承受过大的切削力; 3. 要精心操作。
1.1 热喷涂技术
热喷涂技术的工业应用 在航空工业中的应用
图6-33 航空发动机中应用热喷涂涂层的部分部件
1.1 热喷涂技术
在现代钢铁工业中的应用
图6-34 正在喷涂处理的沉没辊
1.1热喷涂技术
在能源工业中的应用
图6-35 电厂锅炉管的现场喷涂
1.1 热喷涂技术
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
图6-36 采用热喷涂涂层的部分纺织机械零部件
1.1热喷涂技术
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
图6-37 汽车中热喷涂部件示例
1.1 热喷涂技术
人工种植体生物功能应用
图6-38 各种人工骨
图6-39 各种人工齿根
1.2热喷焊和堆焊
热喷焊原理 采用热源将涂层材料在基体表面重新熔 化或部分熔化,并凝结于基体表面,形成与 基体具有冶金结合的表面层,把这种表面冶 金强化方法称为热喷焊,也称为熔结。
1.2 热喷焊和堆焊
热喷焊的特点 组织致密,冶金缺陷很少,与基体结合强度高; 所用材料范围窄; 基材的变形比热喷涂大得多; 热喷焊层的成分与原始成分有一定差别。
1.2热喷焊和堆焊
热喷焊工艺 火焰喷焊 等离子喷焊 真空熔结 激光熔覆
1.2 热喷焊和堆焊
火焰喷焊:火焰喷涂 火焰喷焊 形成后或先在基体表 面喷粉,再对涂层用 火焰直接加热,使涂 层在基体表面重新熔 化,基体的表面完全 润湿,界面有相互的 元素扩散,产生牢固 的冶金结合。
图6-40 高速火焰喷枪
1.2热喷焊和堆焊
等离子喷焊:采用等离子 等离子喷焊 弧作为热源加热基体,使 其表面形成熔池,同时将 喷焊粉末材料送入等离子 弧中,粉末在弧柱中得到 预热,呈熔化或半熔化状 态,被焰流喷射至熔池后, 充分熔化并排出气体和熔 渣,喷枪移开后合金熔池 凝固,形成喷焊层的工艺 过程。
1.2 热喷焊和堆焊
真空熔结:在一定的真空条件下迅速加热金 真空熔结 属表面的涂层,使之熔融并润湿基体表面, 通过扩散互熔而在界面形成一条狭窄的互熔 区,然后涂层与互熔区一起冷凝结晶,实现 涂层与基体之间的冶金结合。
1.2 热喷焊和堆焊
堆焊原理: 堆焊原理 将具有一定使用性能的材料(线材或焊 条)借助一定的热源手段熔覆在基材表面, 使基体表面具有耐磨、耐蚀、耐热等特殊性 能或使零件恢复原有形状尺寸的工艺方法。
1.2 热喷焊和堆焊
火焰堆焊:用气体火焰作热源使填充金属熔敷在基 火焰堆焊 体表面的一种堆焊方法; 手弧堆焊:手工操纵焊条,用焊条和基体表面之间 手弧堆焊 产生的电弧作热源,使填充金属熔覆在基体表面的 一种堆焊方法; 埋弧堆焊:用焊剂层下连续送进的可熔化焊丝和基 埋弧堆焊 体之间产生的电弧作为热源,是填充金属熔敷在基 体表面的一种堆焊方法; 等离子弧堆焊:利用等离子体弧作热源,使填充金 等离子弧堆焊 属熔敷在基体表面的堆焊方法
表6-5 几种堆焊方法特点比较
堆焊方法
稀释率 (%)
熔敷速度 (kg/h)
堆焊方法
稀释率 (%)
熔敷速度 (kg/h)
埋弧堆焊
单丝 多丝 串联电弧 单带极 多带极
30~60 15~25 10~25 10~20 8~15
4.5~11.3 11.3~27.2 11.3~15.9 12~36 22~68
等离子弧 堆焊
自动送粉 手工送丝 自动送丝 双热丝
5~15
0.5~6.8 0.5~3.6 0.5~3.6 13~27
带极电渣堆焊
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 堆焊其中:自保护电 弧堆焊 10~14 15~7
10~40 15~40
0.9~5.4 2.3~11.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