影响
热喷涂层的质量因素很多,与喷涂喷熔种类有关。实践证明,只要严格执行工艺操作规程,注意下列工艺因素,涂层质量就可以得到保证。
(1)工件表面的准备
①凹切 凹切是指为提供容纳
热喷涂层的空间在基体材料或零件上车掉或磨掉的尺寸。当轴的磨损不平时,为省工省料,可分步凹切,轴端头的确方法处理。
②清理 清理即清除油污、铁锈、漆层,使工件表面洁净。四氯化碳除油效果较好,不会在零件上残留下薄膜,但四氯化碳对人体有害,操作时要谨慎。火焰烘烤除油适合于多孔状铸件的清理,其中,氧一乙炔焰烘烤除油最常用。有时为除油至净,需反复多次烘烤除油才能获得满意效果。值得注意的是,加热除油后工件表面往往生有氧化皮、锈蚀之类的硬沉积物,所以,除油后工件表面一定要用喷砂或砂纸打光才行。
③表面粗化 常用的粗化方法有喷砂、开槽、车螺纹、滚花等,这些方法可单用或并用。喷砂可用多角铁丸或氧化铝砂。喷砂后应尽快
热喷涂,一般间隔不得超过2h,活性材料不得超过0.5h,在这段时间内零件应置于清洁干燥的环境中。值得注意的是,喷砂用压缩空气必须清洁。
开槽、车螺纹、滚花等粗化方法以Ra6.3~1 2.5μ m为宜,机加工过程不加润滑剂和冷却液。硬度较高的工件表面可用电火花拉毛机进行粗化。的1、2接法电流最小,适用于细螺纹;1、4接法电流最大,适用于粗螺纹。拉毛时,将镍丝在螺纹上面先作纵向移动,使整个表面全部拉毛,然后在轴的两端、键槽和油孔的边缘用点触方法再拉毛一遍。对薄涂层工件慎用此法。
直接喷钼也是一种粗化方法。此法不削弱原工件的强度,可以多次喷涂,但钼丝昂贵,且不能与紫铜、黄铜、青铜、镀铬层和氮化钢等基体表面相结合。
④非喷涂部位的屏蔽保护 保护零件的非喷涂部位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。
a.胶带保护 胶带由不燃的玻璃布或铝销涂以耐热胶制成。该胶必须保证在喷涂的高温下流淌、不污染工件。胶带保护法适用于形状复杂、制作夹具进行保护困难的工件。
b.化合物保护 该化合物一般为流体状态,便于涂刷,并且事后还应容易除掉。常用的有硅油溶剂、有机硅树脂、水玻璃等。
c.机械保护 即用屏蔽材料(玻璃布和石棉布等)将非喷涂部位遮蔽起来。有必要时,应按零件形状制作相应夹具进行保护,注意夹具材料要有一定强度,且不得使用低熔点合金,以免污染涂层。有油孔、键槽的工件,喷涂前要将油孔及键槽用石墨块镶堵,镶键堵孔一般至平即可,也可高出基面1.5ram左右。
总之,工件表面的制备必须认真对待。擦伤和疲劳层必须除掉,油污锈蚀务必除净,此外还要进行相应的粗化处理,才能保证
热喷涂质量。喷涂比喷熔的工件表面制备要严格些,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。
热喷涂按其种类不同,工艺参数也不同,但它们的共同点有以下几个。
①热源 火焰喷涂中,基本不用丙烷、天然气、氢气等作为燃气,因为这些燃气与氧燃烧时火焰温度很低,达不到应有的火焰能率,从而喷射粒子的速度满足不了工艺需要。氧一乙炔焰喷涂时,使用氧与乙炔比例约为1:1的中性焰,温度约为3100℃,氧化焰最高温度可达3317℃,但很少达此温度;电弧喷涂最高温度为5538~6649℃;等离子喷涂最高温度为11093℃。可见对快速加热和提高粒子传送速度来说,等离子喷涂最佳、电弧喷涂居次、氧一乙炔焰喷涂最差。
②喷涂材料 电弧喷涂和火焰喷涂时,喷涂材料金属丝直径与热源功率要匹配,以获得最佳涂层。粉末火焰喷涂和等离子喷涂时,对粉末粒度的大小、载气的流量及粉末传送速度都有要求。火焰喷涂时,粉末粒度以不同大小充分混合均匀分布的使用效果最佳。否则,粒子太细,其在飞行过程中速度骤减,沉积效率和涂层密度都较低;粒子太大,则要求较多的热量和较长的加热时间,因而影响喷涂功率和载气的流量。送粉气体(载气)的流量以把粉末送人火焰中心为适度。载气流量小,则粉末透过火焰中心落下流失;载气流量大,则粉末送不到火焰中心就飞溅散失。
③喷涂距离 喷枪到工件的距离直接影响喷涂粒子和基体撞击时的速度和温度。火焰喷涂的喷涂距离一般为100-200mm;等离子喷涂取50-1OOmm;电弧喷涂为l80-200mm。
④喷涂角度 喷涂角度即喷射流锥面的中心与基体被喷表面之间的夹角。喷涂角度以90°为最佳,但无论如何,喷涂角度不得小于45°,否则会产生阴影效应。
⑤喷涂的面速度 面速度即基体表面与喷枪的相对速度,一般取3.5~100m/min。喷涂操作中,为防止产生局部热点和表面氧化,应采用较高的面速度。面速度的控制宜自动或半自动化,或喷枪移动或基体移动。大面积喷涂时,每个行程的宽度要充分搭叠,以保证喷涂层的平坦。
⑥预热温度 大多数情况下,喷涂前都应对工件喷涂部位稍加预热,旨在除掉基体表面的潮气,降低涂层收缩应力,避免涂层产生裂纹。预热往往用氧一乙炔焰的中性焰或轻微碳化焰进行,温度控制在70-150℃,最高不得超过270℃。
⑦冷却 为防止过热和较大变形,在喷涂全过程中,基体的整体温度应保持在70~80℃以下。为此,方法有三:控制喷涂面速度;增加冷却介质(如冷却空气流);间歇喷涂,但间歇时间不得太长。